正在阅读:名家看上虞 | 徐刚:上虞如梦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万象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名家看上虞 | 徐刚:上虞如梦

转载 高琴2018/08/03 14:40:5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上虞生活网 33933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近日,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名家徐刚的作品《上虞如梦》相继发表于《中国绿色时报》、《浙江散文》和《徐汇报》等报刊上,下面小编带大家来欣赏下这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吧~!

上虞如梦

上虞如梦。在上虞的青山绿水间,我感觉着时光倒流,至尧舜禹,至东汉王充《论衡》,至“丹经王”魏伯阳,至嵇康,至谢灵运,至谢安东山再起,至明代书法家倪元璐,至近代史学家章学诚、国学家马一浮,至白马湖边之春晖中学距今百年犹生机勃发矣!朱自清、朱光潜、李叔同、丰子恺、何香凝曾亲执教鞭……至当代,胡愈之、经叔平、竺可桢皆上虞人也。

上虞有虞山舜水之称,竹木茂盛江流众多,虽为浙江一县之地,然堂庑特大,不仅山水,不仅神话传说,还有多少真实的彪炳史册的人物诞生于此,上虞,天賜之地乎?

韩美林主创的舜耕群雕

上虞是舜传说的集结地。它有完整的人生系列,舜帝传说中的故事、地名,在上虞大多能找到发生地,如舜耕作之历山、虞滨,舜捕鱼之渔浦湖,舜会百官之百官桥等。我翻阅了上虞方志,这些名称均为古时所有,吐露着浓浓的古意。据郭沫若考证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上虞字样,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置上虞县。斯时也,虞舜已往而圣德的流布却时空无碍。《史记·五帝本纪》:“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韶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天下明德皆自帝舜始”。在扑朔迷离的上古神话传说时代,舜的传说是最有特点、并富有特殊意义。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说:“我很想……再着手考舜的故事。这一故事是战国时的最大的故事(战国以前以禹的故事为最大,可惜材料很少,无从详考),许多古史上的故事都以它为中心而联结起来了。后世儒者把其中的神话部分删去,就成了极盛的唐虞之治。这件故事又是古代最有趣味的故事”。先生又引宋芸子(育仁)的《虞初小说序例》云:“帝舜之贤,则行为大孝,德为圣人。帝舜之才,则自耕稼陶渔,所在成都邑”。《论语.中庸》云: “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帝舜之德、之贤,孝为先,且是大孝,何以故?舜行孝之艰难也。舜母早亡,舜父目盲性烈,继母不慈,同母异父的弟弟顽而凶,《史记.五帝本纪》有记:“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尚在侧”。西汉刘向《说苑》有分解:“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舜的传说中,其出生地及其行迹所涉处有:冀州、上虞、历山、雷泽、寿丘、平阳、南河、九嶷、苍梧等等,可谓遍布大江南北。然其在上虞的传说内容之丰富完整,从出生地、渔猎耕作处以及舜之尽孝、出而为帝等互为关联的故事组成,而今日上虞的多处地名就来自于这些传说。如姚丘、历山、舜江(曹娥江原名)、舜井、百官、象田、虹漾等。《韩非子.难一》篇云:“历山之农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畎亩正。河滨之漁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舜之所以成为圣人,一者以孝也,继之以仁也,为民生百姓所想,耕渔与陶也。舜“对于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以帝位让授于贤者,即我国传统文化中引为美谈的‘禅让’ ”(《上虞文化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亦即《千字文》中“推位让国,有虞陶唐”也。

《上虞文化史》

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先人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传说中的已经被神化的人物的时代,是“一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浙东南包括上虞有尧舜禹的传说,同时又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震惊中外的古遗存。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创造性地把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六个区系,上虞地处钱塘江河口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中部,属我国新石器文化的东南文化区。在此一背景下考量上虞就更有兴味了:上虞不在河姆渡、良渚等古文化遗址的中心区域,却有河姆渡、良渚文化器物出土,更多更重要更美妙的是舜帝的自成系列的传说,河姆渡、良渚所无也。故浙江东南在新石器时代曙光初现的文明画卷中,栩栩如生的不只是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还有了人物——继良渚之后,创三代文明的最关键的帝王舜。亦因此,如顾颉刚先生所言“许多古史上的故事都以它为中心而联结起来了”。  

上虞如梦。我陶醉在虞山舜水间,恍兮惚兮,我是在梦着先人的梦了。先人在梦中有教:慎终追远正其时矣!我们对远古时代神话传说的忽略轻视,我们对当下名利的奔走追逐,已使当代中国人不知亦不问祖宗是谁?正是在上虞,又重新燃起了我对神话传说的思考。

虞山舜水

王国维先生在《古史新证》中谓:“古史与神话结合在一起,是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共同现象,在传说的背后总有着史实的因素”。善哉此论!梁启超说:“广义而言,有人类即有史”,“新石器时代迄今,亦已五万年”。梁启超又说,“有史以前谓之神话时代”,“神话时代亦有史迹”。神话传说时代何以重要?何以不能淡漠、忽略、遗忘且要求索勾沉之?因为那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年代、求索的年代、砥砺而行的年代,在野蛮中孕育文明灿烂的年代。此即史前史也,浩然茫然遥远而又亲近者也!我们万不可轻忽的这一时代,梁启超说“其悠远,乃数十百倍于有史时代,若著一部《人类活动》史,则有史时代所占之篇幅不过最末数页而已”(《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八)。吾辈又是最末数頁之最末页的最后的笔划了。浙江东南部,太湖流域,非寻常之地也。自1936年梁思永等发現龙山文化,同年浙江文物考古先驱何天行、施昕更发现良渚新石器、黑陶,当时虽认定为龙山文化东南支,但梁思永极有远见地指出“要特别加以留意”。中国史学的传统观点一向认为中国文明的发生应在黄河流域,而长江流域则被视为蛮夷之地。国际上的白人中心主义者,在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前,认为中国文化不是原生文化是外来文化,长江流域没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先后发掘,并出土大量的考古新材料震惊世界。上虞虽不在良渚文化的中心区,却出土有良渚文化石器,一件长达62厘米、底宽45厘米、厚2.5厘米的三角型石犁。舜帝耕作历山已是犁耕农业的象征了。

殷墟甲骨文

上虞如梦。在历史上浙东南一带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海进海退,随着海平面下降,虞绍古平原出露,那是一片广阔的沼泽、咸碱滩。“4000年前虞舜、大禹等带领原始先民治水……”(上虞档案馆)。“传说时代,有虞氏部族在此生息繁衍。禹分九州,上虞属古扬州”(同上)。有意思的是几乎在差不多的年代,太湖平原形成,“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时期,环太湖流域即形成了众多的原始部落。这些原始部落在良渚文化时期演进为部落联盟,进而成为古国、方国等……环太湖流域广泛分布各类文化遗址,构成十分庞大的聚落群遗址:太湖以东地区,太湖以北地区,江淮地区,宁镇地区,杭嘉湖平原地区,宁绍平原地区”(《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周膺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极富趣味、让人顿生想象的是这些论述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与固有的传说大异其趣的想象空间。

上虞大舜庙

舜在上虞,禹在会稽,皆有遗迹传说,且是自古以来口耳相传。笔者是有惊天一问:舜禹治水是在黄河还是在长江?禹夏立国是在南方还是北方?考古区系所分类的“以长江下游、太湖为中心区”的这一大片土地还使人想起距今5200年至4000年的良渚文化的突然消失。良渚中心区的余杭与上虞、会稽均为相邻相望之地,良渚发达在前,但到禹分九州时,浙江东南文化区的古国、方国均在大禹治下了。良渚时代结束,良渚文化自此融合于夏、商、周而流传千古。时代谱系告诉我们:当良渚吐露出中华文明5000年曙光后不久,便有圣人出,在上虞,舜帝是也。然后“禅让”大禹,帝王世纪开始。舜到哪里去了呢?“成治水之大功,狩苍梧而仙去”(《虞初小说序例》)。

别矣,上虞。

如梦上虞啊!

徐刚简介

徐刚,崇明岛人,1945年出生,世代农人之后。著有《徐刚诗选》《徐刚散文》《大地书》《大森林》《烂漫饮冰子一梁启超传》《崇明岛传》等。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等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