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昨天上午,浙江晶盛机电产业园晶体生长炉装配车间,舒适的恒温车间生产环境下,卸放配件、物料配送、加工组装、模块检测到产品装箱……工人们有条不紊忙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光伏用单晶硅炉正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据了解,该机电产业园一期项目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达到生产顶峰。“我们通过空间布局优化、生产工序升级等措施,现在日产量比原规划翻番。”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石志良向记者介绍目前一期项目的产能。
“二期项目在今年年初也已投入使用,所生产的产品是对整个光伏产业的延伸和半导体长晶的拓展,整个半导体单晶炉的产量比去年增长了300%以上。”石志良告诉记者,公司的单晶炉销量稳居国内高端市场首位。
晶盛的全面开花,正是得益于其背后源源不断的研发创新能力。该公司始终坚守“科研是我们的强项,也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这一信念,已拥有博士20多人,建立起多层次高效能的研发平台,为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近年来,该公司研发投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占到了营收收入的6%至8%。截至去年底,公司专利已超500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
从传统化工产业到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到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通过建平台、调结构、聚产业、促转型,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智慧安全监管等方面全面奏响数字化转型“协奏曲”,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
去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1850亿元经济总量中,有近1500亿元来自于制造业,上虞全区70%的制造业集聚于此。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注重念好“两业经”,一方面,持续推动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绿色安全、循环高效”“对标国际、引领国内”目标定位,通过安全本质、环境保护、亩均效益“三倒逼”和产业规划、政策标准、创新平台、高端项目“四引领”,实现了全区化工企业“一园式”集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高质量推进以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为牵引的化工行业改造提升2.0版;另一方面,不断深化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集聚。坚持“群、链”双育,加快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建链,打造了以新材料、现代医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多条百亿级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列入省级开发区试点示范,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平台列入全省第三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发展平台,并入选首批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专家组验收,成功获评省制造业五星级园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2021年度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优秀示范单位。
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利好PVDF等含氟新材料发展,PVDF等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中化蓝天氟材料有限公司抢抓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实施“腾笼换鸟”盘活土地资源,大刀阔斧地对原先部分老旧厂房进行推倒重建,建设高性能含氟新材料项目。
“项目预算投资50亿元,一期预计到2024年底可全部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中化蓝天氟材料行政总监马天贵表示,公司最初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氟碳、氟精细、氟聚合三大类,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逐渐向高端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
据了解,氟化工产品以其耐化学品、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绝缘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迅速、极具高新技术和前景的行业之一。作为国内氟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中化深耕氟产业数十载,涉及新能源、环保、农医药、建筑、消防、航空、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中化蓝天氟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化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域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生产基地。多年来,公司以高端引领扩增量,抢先布局新经济,谋求“换道超车”,打造标杆,塑造精品,实现新旧动能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积极转变。
一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浪潮在杭州湾南岸风起云涌。“‘十四五’期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将围绕世界级绿色制造先进区、大湾区创新活力增长极、绍兴市接轨大上海桥头堡、上虞高品质产城融合引领区功能定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战略产业竞争力、技术创新策源力、高端人才集聚力、开放创新支撑力,坚决扛起锻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首位担当,勇当‘两个先行’的开路先锋。”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