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时评:不妨给“共有产权”住房模式一点掌声
江苏淮安推出的“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正处在被质疑的声浪中。
所谓共有产权,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出50%或30%和你凑份子买房,并按出资比例拥有对应的产权。5至8年后,你只要将政府出的那笔钱还了,房子就全归自己。这一模式,3年让淮安中心城区814户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搬进了新居。但对这一模式,有不少人批评。
起初,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产权不清晰是麻烦之源。但是,当现在淮安的“共有产权”真实走进公众视野时,我的观感完全改变了。
任何旨在改善民生的举措,评论其好坏得失大概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对艰难的民生有无助益。淮安的“共有产权”模式,在房价成为民众不可承受之重的背景下,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显而易见的。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下岗职工,花了6万多元就能住进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这样的图景,对于多数仍在高房价中煎熬的民众来说意味着什么,恐怕不是一味批评的人能够体会的。
是的,这个下岗职工目前只拥有这套房子的50%产权,这也是批评家忧心忡忡的地方。如果淮安的“共有产权”模式没有规定业主有权“赎买”政府手中的一部分产权,那么这个模式的确让人担心。而现在这种担心并无必要。从操作上看,“共有产权”模式实等于政府“垫资”。政府通过“垫资”,得到部分产权,但这种产权基本是“虚拟”的,除非拥有另一部分产权的业主想改变房屋自住的用途。这种“虚拟”产权的存在,对业主自由处置之权当然是一种妨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业主可以经由“赎买”政府的那一部分产权,而获得自己对房屋的全部所有权。要全部产权?还是牺牲部分产权让自己经济宽裕一些?只要这一选择权始终掌握在业主手里,我们就很难认为其合法权利被“共有”剥夺了。
或许,质疑淮安“共有产权”模式出自良好的初衷。但请回顾一下,自房价节节攀升、远超公众承受能力以来,在众声喧哗之中,各路高人贡献的方案还少吗?又有多少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并进入实践层面,让中低收入群体得到了实惠?要把民众从高房价的噩梦中解脱出来,我们并不缺看上去很美的理论,所缺的只是行动。现在,淮安开始了行动,就让我们来一点掌声吧,这一模式也许可以在我们的掌声中走得更远。黄波
-
上一条:78家央企退出楼市应有一个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