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 楼市资讯 / 正文
正在阅读:退休工程师北京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退休工程师北京办

转载 发布:2010/4/2 17:15:35 来源:北京房产 1548 阅读

78岁设计者想找人免费试住,希望社会关怀流动人口安居问题

- 对话人物:黄日新 78岁,退休电力工程师

- 对话动机:

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黄日新设计了8间胶囊公寓,每间长2.4米、宽0.72米。一张单人床,可上网、看电视。老人称提供给大学毕业生过渡性居住,每间月租200至250元。在高房价的背景下,胶囊公寓一被爆出即成为关注热点。

  为设计公寓学电脑

新京报:怎么会想到去设计胶囊公寓呢?

黄日新:我在网上看到过对日本胶囊公寓的介绍,我对这样的设计很感兴趣。后来我就到处查资料,自己开始研究了。

新京报:提供给大学毕业生,这个联系是怎么产生的?

黄日新:我偶然看过一本关于唐家岭的小说,后来自己也去唐家岭看了看。发现那里杂物乱弃,空气不好,甚至6个人挤在几平米的地方。

这些都是大学生啊,窝在那么一个地方,国家以后还指着他们出力呢!于是我就想,我的胶囊公寓,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新京报:设计过程顺利吗,有没有遇到实施的问题?

黄日新:我本来不会用电脑,为了进行设计和沟通,我开始学电脑。2008年7月的时候,这个发明申请专利成功了,发明名称就是:装配式小公寓。去年,我开始进行选地和建造,当时为了找一种防火墙设备,走了10多个建材商店,做了一次次的实验、筛选和定位。

新京报:并不是一次性成功?

黄日新:在最早一次的专利申请,我设计的是固定式装备,就是把所有设施安装好后,再搬入房间内。后来发现,根本进不了电梯,太麻烦了。

新京报:和其他国家的胶囊公寓有不同的地方吗?

黄日新:我设计的这个,可以在里面站起来,日本的胶囊公寓是上下两层,人在里面都坐不直,也没有足够的设备和空间以供他们进行工作学习。我这样的公寓也能像日本一样,3间也能住6个人,上下铺都能住,但是那样就不符合我的概念了。

新京报:今后可能会大规模设计建设吗?

黄日新:我希望能。不光希望国家有相关政策支持,我还希望老百姓都参与进来。那么多闲置房,完全可以建造成胶囊公寓,为大学生提供条件。

纳闷无人来租

新京报:空间小,有网友觉得像个盒子,你认为住在里面会压抑吗?

黄日新:我看到网上有人说,老头为什么你自己不去住?可这个是针对流动人口的暂时居住而设计的呀。

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知识,有隐私需求,但没很多资金。这是一个过渡性居所,等他们收入稳定了,也不会再住在这里。

新京报:现在为止没有人入住,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黄日新:我也很纳闷啊,我在网上登过消息,也在六郎庄贴了招租信息。网上议论挺多,但就是没有人来住。没有人住,我的发明就没真正意义上被认可。

新京报:有人去看过房吗?

黄日新:有,但都是农民工,他们觉得房子不错,但他们又觉得250块钱贵了些。他们不需要上网,甚至不需要电视。

新京报:如果一直没有租出去,你还会继续下去吗?

黄日新:我想找8名毕业生免费来住半个月,最好是住过唐家岭的,有个比较。或者,如果有单位愿意接收,我可以把那几间房作为展品展示。

 

没想过回收成本

新京报:你也是租的房子,房东允许你进行这么大的改造?

黄日新:屋主很支持。我和朋友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专门解决一些关于胶囊公寓的技术性问题。

新京报:家人朋友支持你吗?

黄日新:一开始都不同意,都是反对的声音,我儿女说,老头这么大年纪了,这不是干傻事吗!我老伴身体也不好,她担心我这样下去要是累垮了,那我们怎么办。

不过,她看我挺执著的,慢慢也同意了。我儿女在新西兰看到网上关于我的这个发明后很高兴,打电话说特别支持我。

新京报:你此前说花费几万元,有想过回收成本吗?

黄日新:从设计到现在,就没想过把钱赚回来。我就是想让大家认可我,并且通过这个胶囊公寓,能够让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得到重视。

我今年都78岁了,我还能活几年呢?我的这些钱算什么啊。能给子孙留点东西,就够了。

希望社会人人都来关怀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的安居问题,希望政府出台政策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相关楼盘

帮你找房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