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朱克斐 通讯员 冯科达) 田野间一片金黄,又到一年丰收季。近日,谢塘镇新章村戴氏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很是热闹。趁着天气晴朗,农机手们驾驶着联合收割机抢收晚稻。戴氏家庭农场负责人戴志鹏说,今年的晚稻机收减损情况有了明显好转,这与区农业部门及时出台水稻机收减损工作方案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节省了人力投入,为农业发展起到了必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水稻机收过程中,机收损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机收减损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及时对我区水稻机收损失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机收损失原因,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合理制定水稻机收减损工作方案。“如带故障作业的机具和不正规的操作肯定会对水稻收获造成一定的损失。”区农机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农户本身,要做好机具的保养维修,确保机具良好的技术状态。作为农机管理部门,他们加强机手的上岗前培训,积极开展各类机具操作培训班,提升机手理论与操作水平,从技术角度引导机手掌握正确操作机具能力,达到增效减损的目标。
据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天气原因、田块的软硬程度、水稻成熟程度等客观因素均会影响水稻机收损失。要在不误农时的情况下,从生产实际出发,具体机收时间还要考虑环境的客观因素,将收割时间放在天气晴朗、田块较硬、水稻基本成熟的时间段。同时,在正式作业前要进行试割,根据水稻、田块情况确定合适的收割速度,通过试割逐步调整留茬高度、风机进风口开度、振动筛筛片角度、凹版间隙、拔禾轮位置等方面,直至将机损率降至最低。
“我们将继续推进农机构置补贴政策和补贴办法,重点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购机补贴政策效应;继续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政策,努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