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张汉锋) 5月16日,趁着天气晴好,曹娥街道舜杰路沿线雨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加快建设。轰鸣声中,挖机将地面的泥土掘开,便于铺设新的下水管道。“这是老城区比较关键的积涝点改造,完成后,将提升沿线区域排涝能力。”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河道水面侵占较多,自然调蓄能力减弱,行洪能力下降,一旦发生集中降水,极易造成积涝,影响城市安全,阻碍市民出行。为解决城区积水问题,保障道路畅通,近年来,我区坚持“一点一策”理念,在全面开展问题隐患部位排查的基础上,按照优先保障交通要求,统筹推进整改。随着恒利路、兴业北路、藕舫路、舜江西路等一个个易积涝点位相继改造完成,市民们暴雨天出行不再成为烦心事。
“以前最怕夏天下暴雨,路面上到处都是积水,车子完全不敢开。”家住百官街道江东路小区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在政府的改造治理下,积水点慢慢消失不见了,不再受暴雨影响,生活是越来越舒适。
据了解,自2018年起,我区已累计改造重要积水点位11处,今年7月开始还将继续实施江东路-江广路段、文锦路、通江东路、江西路、多元东路等点位改造,将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当前正处于汛期,加快积涝点整治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区建设局将继续紧盯目标,明确节点,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周计划、日安排,争分夺秒,以小节点促就大节点,全力推动工程加速完成。与此同时,该局还将积极探索市政数字化建设,运用城市智慧大脑,科学、统筹推进积涝改造工作和整治工作,并建立完善的排涝信息系统,对城区泵站、闸口、易涝点位进行常态化数字监管,实时传递水情,为城区排涝调度工作提供精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