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携手共筑爱的天空直击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交礼仪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携手共筑爱的天空直击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转载 2014/03/25 18:21:1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佚名 18891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祖国的花朵们马上就要迎来属于他们的快乐节日了——六一儿童节。这本是一个喜庆的节日,这一天,大部分的小孩在都是快乐开心的,他们有父母的陪伴,可以去游乐园、儿童主题公园游玩,但是有很多小孩在这一天中,却倍感孤独,节日的映衬使得他们在那时更显孤单,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因为渴望,他们期盼假期,假期可以和父母在一起,或许,大多时候是一个人待在狭小的出租屋中,但,他们渴望闻到爸爸妈妈身上熟悉的味道;因为思念,电 话是他们的寄托,在家的日子里,他们会不经意地念叨一个呢喃了千百遍的问题: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因为孤单,他们不喜欢这个节日。

这一天,对于他们来讲,略显形单影只,这一天与其孤单在家,他们更喜欢呆在学校。“学校里热闹”、“有同学可以一起玩”,这种话总是在那些纯洁无暇眼睛中流露出来。

直击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关注留守儿童 直击其根本原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限的耕地和大量的农民产生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了家人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问题,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据调查报告显示,仅江西一省,截止2012年6月底,全省在外从业人数就达743.9万人,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主动还是无奈的抉择

人们普遍认为城乡二元制度是孩子们被留守的根本原因。但是在走访中,除了制度原因外,我们发现其他原因也左右和影响着父母的选择。

从有利孩子成长的角度看,最理想的状态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能就近读书,一家人其乐融融。但现实是,流动子女往往只能就读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学校和质量较差的中小学,没有当地户口不能就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等制度壁垒阻碍着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权益的实现。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在不断改善。综合这些情况,不少家长开始倾向于将孩子留在家里读书。

孩子留守,大致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一直在农村就读的。这类留守儿童以女孩居多。第二种情况是,曾经有过短则半年、多则三年跟随父母在外读书经历的。但 是由于各地的教材不同、异地高考等原因,因此也最终也只能留守在家。第三种情况则略有不同,表现在孩子的父母多是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些孩子的留守多 少带有长辈们主动选择的成分。

身为父母的难以选择

由于城市中的种种压力,父母亲不能很好的照顾子女,难以履行父母职责,还有部分80后、90后父母处于对自我价值追求,促使他们在留与不留的抉择中处于两难境地。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外出务工人员大多都会为子女选择好的学校,以期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择校热、祖父母陪读现象尤为普遍,由于隔代教育的特质,宠爱和责任又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现在都一个小孩,总得把他照顾好,不然不好向他们的爸妈交代。”这是隔代教育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中除了些许溺爱更多的却是爷爷奶奶的责任心。

留守儿童的真正需求

看到那些留守儿童时,他们的穿着干净整洁,款式时髦,与其他孩子别无二致,可能少部分从外表去看比其他的孩子还要好一些。但仔细观察后,这些孩子明显没有同龄人活泼,眼睛游离中总是回避和伤痛。对话时,在提及各自父母之外,都茫然以对,一言不发。


与留守儿童交流,我们强烈体会到孩子们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所面临的精神空虚,他们处于一种缺失爱、盼望爱、寻求爱的状态。我们同时也在反问自己:是否习惯了用物质满足代替倾听他们心中隐藏的深层呼唤,是否严肃思考过他们从最初的压抑到放弃的心理历程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