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上虞”之名,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由“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而得名。正是在上虞,舜受尧禅让,接受了“允执厥中”四个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被奉为“道德始祖”“文明之元”。上虞也因此文明早披,人伦卓异,鸿儒巨匠,史不绝书。
以《论衡》被尊为思想先驱的王充,以奇书《周易参同契》成为“万古丹经王”的魏伯阳,“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创造“东山再起”传奇的东晋名相谢安,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十四岁投江救父的“千古孝女”曹娥,或言为士则,或行为世范,或义行懿德,赓续相继,葳蕤生辉。当时空更迭进入现代社会,一所春晖中学就聚集了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以及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叶圣陶、黄宾虹等诸多宗师巨匠……如今上虞只是绍兴市的一个区,却产生了以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为代表的十五位两院院士。
可见上虞之“上”,高山仰止,璀璨多姿。那么,上虞的“下”呢?“上”在高处,是上层建筑,但世上哪有无下层的上层建筑?下是上的基础,上是下的反映。“若升高,必自下”,上行下效,推诚接下。上虞为古越腹地,南天乐土,地理优渥,物产丰饶。南虞灵岩秀峰,流泉飞瀑,林木葱茏,幽密怡静;北部水网沃野,田畴铺锦,水墨农家,户户殷实。如此水土养得民风淳朴,百姓敦厚,尚德重孝,气节立身,耕读传家,勤俭为本。社会转型,世风变幻,且看今日上虞基层广为流传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王园园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二○一三年突然辞职,回到家乡上虞丁宅村,创建“南野生态农庄”。朋友们无法理解,连她自己也无法解释,只知道这绝非是心血来潮或灵机一动。其父作为上虞的“老农”,也不同凡响,竟关掉自己有污染的猪场,全身心投到女儿麾下。父女的全部积蓄加上从银行贷款,相继投资五百余万元,将周边的山地流转过来,对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即“道路硬化,河道净化,路边绿化……”这是真干、大干的气魄,是背水一战。毕竟是学农业的,只四五年时间,南野农庄已经拥有良种果木两百余亩,放养鸡禽的山林两百余亩,猕猴桃、水蜜桃、冬桃开始收获,禽、蛋及四季鲜果的销售口碑尤其好。
王园园(小)和她的农产品
此女被上虞人昵称“小园园”。上虞还有一位与她同名同姓的“大园园”。从浙江经贸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宁波对外贸易公司。其父王永田是上虞兴南村的种田好手,家有一百八十多亩稻田,受转基因传言的影响,他自产的上虞传统红米竟无人问津,不得不向“贸易专家”女儿求助。大园园首先是带着父亲生产的各种稻米,找到国家权威食品检测部门做了无公害和非转基因的鉴定,拿到认证书后便在网上注册了“虞南之味”米店。一经宣传,“园园大米”竟变成抢手货。其父大喜过望,乘兴邀请女儿回乡继承“祖业”。大园园竟没怎么犹豫,就真的辞职回到兴南村,帮助父亲采用“土著农耕种植法”种稻,稻秸还田,借大自然之手恢复地力,并陆续开发出由红香米、黑糯米、紫粳米等配比而成的“五彩米”……除去电商平台又成立了“虞南之味”实店,财气正旺。
王园园(大)和她的农作物
其实,大小园园不是上虞最早也不是最后回乡的大学生,近几年来上虞已经有一千六百名大学毕业生回乡务农。他们毫无沉重相,举重若轻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向,改变了社会风尚,不再留恋城市,不再羡慕白领金领、升官发财,甚至使他们成为农村“创客”的第一动力,也不是为了发财。小园园有言:“经历就是财富,比钱更重要。”比如徐益伟就不缺钱,她在一家日资企业做翻译,或许是厌倦了经常奔波于中日之间,便辞职回到老家上虞许岙村,做艾青团,又称“清明果”,是江南一道传统糕点,用艾叶和糯米做成。而上虞四明山地区是中国艾草主产地,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艾青团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渐渐也就失去了市场。徐益伟自造设备,用最先进的工艺,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竟找回了艾青团浓郁的传统味道。香糯醇厚,不涩不腻,愈嚼愈有味儿,很快风靡开来,老大妈、老奶奶纷纷找上门边学边做,一家知名的线上平台,仅五天时间从每天要两千个上升到两万个……
这种对自我价值的开掘和认可、在精神和文化上的成就感,是多少金钱换不来的。创客们组建了“上虞新农人联盟”,办起了“农夫生态市集”,从他们手上出来的农产品,从品质到包装完全变了,尽一切可能显耀自己的个性和艺术性、趣味性。创客们常说的最带“鸡汤”味的话是:玩物壮志。却真把农业“玩”大了,他们注重衍生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农产品的现代价值,提升其附加值。他们深知国人被不安全的食品毒怕了,每天都在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打理进口的东西,“新农人”就是要让消费者找到真正安全、环保的食品,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职业化,而且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变为安居乐业、适宜生存的家园。所谓发达地区与贫穷落后地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农村。外人来到上虞,就很难区分哪是城里,哪是乡村。城里如乡,只是高楼集中一些,奢华的商店多一些;乡村如城,只是“独栋别墅”多一些,作为补充,还多了碧空白云,静野清风,丰林蔚蔚,香粳苾苾。
更重要的还是“人”的改变。不知是不是受大学生纷纷回乡当“农小二”的影响,上虞的“农一代”也陆续加入“创客”行列。有的规模已经做得很大,拥有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大米”的厉高中,打理着一千五百多亩稻田,有稻谷烘干机二十四台,每台一次性可烘干十五吨稻谷……可想而知他一年会收获多少粮食。有的科技开道、以“高精尖”取胜。多年做室内装饰有了相当积蓄的陶中华,却一直怀有“庄主”梦,流转了两百多亩田地和三百多亩果林,改行种果树。几年干下来他的“蓝珍珠”(蓝莓)每斤售价百元,还经常“一斤难求”。“葡萄大王”沈玉良,居然有自己的“玉穗野藤葡萄研发公司”,有自己开发的新品种:宝光、天工翡翠、早下黑芽变、碧香无核……有的葡萄颗粒如乒乓球,每串都在十斤左右。丁林军领头联合章家埠村的三百多户,种植“舜阳”红心猕猴桃一千四百余亩,每年的销售额过千万元……创客们信奉“优胜劣汰,做大做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今虞南山区,八百平方公里的山林中,已有十五万亩的鲜果采摘基地。果园哪里都有,但漫山遍野、累累硕果,就壮观了,黄的灿若悬金,朱实万千星火,满山飘香,四季不断,时令不同,有不同的水果成熟。
岭南梯田
评判现代农村一般就用两个标准:“富起来”“美起来”。“富起来”颇难判断,不知怎样才算富?即便钱不少,但土地和作物的污染都很重,还算富吗?“美”是看得见、可考量的,二〇一七年在上海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村镇”就在上虞,是坐落于覆卮山巅的东澄村。古屋白石黛瓦,街巷曲折幽静,千年古树护顶,高山草甸铺阶,梯田从山腰一侧铺排而下,又从另一侧自山脚叠层而上,两旁直岩森森如神立,垒石宕宕似涌浪,真人间仙境!
只有站在这儿,才会蓦然有所悟,为什么是上虞对多年困扰国人,甚至由失望渐渐绝望的土地污染、食物毒化有了破解之道?上虞“新农人”成功地大规模实现生态农业,让国人看到了能吃上安全食品的希望,自是功德无量!上虞祝温村被国家授予“群众最满意的平安村”称号。这个头衔让人感到新奇又温暖,还有什么比百姓的“平安”更重要?其中食物的安全最重要,谁又能想象带领这样一个大村长期保持平安的一把手,竟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杭兰英,而且她当祝温村的一把手已经三十多年。她年轻时是这个村里的赤脚医生,对各家的情况都烂熟于心,并养成了救急解难的心性。数十年来她是这个村里说了算的人,却从未向村里报销过一分钱,连村里有接待任务都是她自掏腰包,包括办公室待客的茶叶,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的。有人算了一笔账,几十年来她为村里垫付了四十多万元。
杭兰英(中) 指导群众种植管理麦子
——如此看来,上虞新的“乡贤榜”,同样是个庞大的名单。这样,上虞的“上”与“下”,才匀称,才协调。“圣人积聚众善以为功”,是上虞之德,也是上虞之福。
蒋子龙简介
蒋子龙,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有《蒋子龙选集》(3卷),《蒋子龙文集》(8卷)等。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及《拜年》分获1979、1980、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及《燕赵悲歌》分获1980、1982、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