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崧厦伞,如何成为“幸福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虞城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崧厦伞,如何成为“幸福伞”?

转载 高琴2023/02/07 08:56:4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26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江南冬天多阴雨,雨伞,是必不可缺的。人们撑的雨伞中,崧厦伞,是一定会有的。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年产成品伞6亿余把,产值超130亿元,崧厦伞的地位可见一斑。

  在中国伞城上虞崧厦,家家户户离不开伞。或许是因为家庭式的手工作坊造成了这种局面,也或许是因为,伞和崧厦人的命运早已密不可分。在崧厦,不少人因伞致富。从伞珠到伞骨,任意一道工序都可以成为一个产业,足以成为家庭妇女们赖以生存的依托。

  做伞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好一把“共富伞”。这道题,崧厦街道已研究多年。

  数字时尚,打造“智慧伞”

  人勤春来早。新年一过,崧厦的伞企加足马力开工。

  不久前,在上虞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场推进会上,崧厦街道的“幸福伞”共富工坊正式启用。截至目前,崧厦街道“幸福伞”共富工坊下设村级工坊12个,辐射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2022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3万元。

  撑好这把“幸福伞”,先要打造“智慧伞”。

  日前,在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的伞业创新中心,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伞业大脑”的用途。在推进数字化改革的过程中,街道开发“伞业大脑”赋能伞业转型升级,从政府端、品牌销售、富民便企、工程师协同创新等4个维度来展示企业用户的数据共享和伞业的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

  “伞业大脑”是上虞伞艺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众多内容中的关键一环。街道以伞艺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伞业大脑为主核,引入“冰墩墩”主创团队曹雪大师工作室等,入驻工程师186名,加速15家科创型企业孵化培育。

  伞业合片、直播、设计、研发等月收入万元以上的员工占比提升至17%,伞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

  据统计,“伞业大脑”与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及时掌握各个伞业单品销售数量、价格等市场流行数据,为伞业企业提供柔性化生产设计企划,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崧厦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大力发展“电商+直播”销售模式,积极培养本土电商销售人才,目前已实现电商服务站全覆盖,8个村创建为省级淘宝(电商)村。

  除了数字化应用,时尚产业“集群智造”更是大显身手。疫情之下,户外的帐篷成了“新网红”。因此,街道加快向户外集成用品进军,200余家企业形成以帐篷为核心的配套供应链,帐篷天幕等销售增长150%以上,新培育“白鹿领地”等户外自主中高端品牌4个,6000余名帐篷就业员工人均月工资超6500元。

  街道以建强时尚集群新平台,建成共何邻里中心、省级伞件质检中心等重点提能项目让伞艺小镇累计完成有效投资39亿元,数据喜人。

  党建引领,撑好“红色伞”

  日前,崧厦街道举行“红雨伞强基共富”竞跑争先行动启动仪式,全面吹响了党建引领、大抓落实、争先创优的奋进号角,全力打造最有辨识度的特色名片。

  早在几年前,崧厦街道在全区首试区块链党建联合体,建立以祝温村等5家单位为核心的“长海链”党建联盟。2022年启动2.0版打造,扩面至58家单位,打造了党工委“一核”引领,村企链、强村链、产业链“三链”辐射,先行村、五星双强多节点示范的全域立体型党建联盟,加快建设共同富裕镇街样板。

  针对“幸福伞”共富工坊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需要,街道在伞艺小微企业园设立“幸福伞共富工坊”党支部,每个工坊成立党小组,落实街道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委员“三个一”包联,深化“长海链”党建联建,开展目标、效能等绩效评价,对139名低收入群众人岗匹配、结对帮扶。

  电商市场如何有更大的占比?崧厦有秘诀。街道突出伞业大脑共富工坊建设,8间直播间免费向企业开放,推易网红学院定期举办直播培训,助力伞业电商发展。去年崧厦伞国内电商市场占有率突破60%。

  不仅如此,街道还做强“老书记”“幸福伞”等多元调解品牌,积极吸纳乡贤参与疫情防控、重点工程征迁拔钉攻坚、信访积案化解等治理难点,持续优化“最多跑一地”服务、多元调解上门服务、争议化解专业服务。今年,调解各类纠纷492起,行政败诉风险案件调撤率 100%,万人成讼率39.87,全区领先。成功创建绍兴市“枫桥式”法治街道。

  在崧厦,“红色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党建引领,才能让伞花遍地开放。

  三个千万工程,撑开“富民伞”

  幸福的前提是富民。富民的课题,在崧厦,是重点。崧厦街道舜源村是因建造汤浦水库而新建的移民村,由原汤浦镇官杨、大坞、宅阳三村合并而成,位于崧厦四埠百沥线北。车子开到百沥线,你会看到一幢幢整齐的民房,右手边的村篮球场内,不少村民正在带着孩子玩耍。

  舜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黄君根介绍,前几年,依赖上级部门“五水共治”“五星3A”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舜源村的村容村貌都有了较大改观。然而,村自身的集体经济收入这一块,却没有多大提高,多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基本在60万元左右徘徊。因此,如何想方设法突破这一瓶颈并有所发展,摆在了新一届村班子面前。

  2020年10月,村里动建1385平方米的村级物业用房,建成后被一家食品公司租走,年增收31万余元,尝到了甜头。去年5月,村里又动建4500平方米的物业用房二期项目,被一家塑料加工厂租走,年增收66.1万元。“得益于‘三个千万工程’,撬动了我们村的集体经济。”黄君根深有感触地说。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与发展不平衡,是制约不少地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瓶颈。于是,崧厦街道推出乡村振兴“倍增计划”,每年向上争取建设资金约7000万元,加上配套街道专项财政资金超3000万元,用这1亿元资金撬动“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绿”。

  乡村振兴“倍增计划”脱胎于“三个千万工程”,早在2019年,崧厦街道就推出“三个千万工程”,每年各安排1000万元对村级增收项目、乡贤助力项目实行奖补,助力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宜居。同时,通过清廉村居创建、示范型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保障奖补资金得到高效运用,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题。

  如何发挥18个伞业专业村基础优势,有效盘活沉睡的闲置厂房等资源,发展村级经济?崧厦街道又开始了思考。截至去年7月底,街道已统筹资金2.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75个,立项村级物业15个。大力扩展工坊延伸面,将街道低收入群体、困难农户纳入“幸福伞”共富工坊重点帮扶对象,在各村设村级工坊,签订工序外包、经济帮扶协议,承接缝伞、打伞珠等外围工序,按件计酬。

  就崧厦街道吕家埠村而言,村投资2500万元新建村级物业厂房3幢2万余平方米,引进18家伞企入驻,通过集中做、外发送等模式,吸收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800余人,人均年增收可达15000元以上,同时每年可以为吕家埠村增加2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是的,“幸福伞”早已在崧厦遍地开花。伞还是那把伞,但是融入了时尚、数字、红色、富民等元素,因此伞下的世界,早已不同。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