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的上虞答案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虞城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的上虞答案

转载 高琴2023/08/15 13:06: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18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本报讯 (记者 叶圣一) 如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上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和“青春之城”建设中成为助力、再现荣光?2022年,上虞区在全省非遗保护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5名;今年2月,上虞区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县市名单。成绩的取得,加快了我区深挖非遗项目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实践的前进步伐,更以非遗与产业的深入融合,实实在在的就业和增收,交出了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的上虞答卷。

 

  “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经接近去年全年销售总量。”位于上浦镇“瓷源文化小镇”的“越青堂”发展形势喜人,“越青堂”总经理罗洪良告诉记者,作为“省级非遗工坊”,“越青堂”深知肩上责任与使命之重,近年来,企业以项目的推进大量引流企业所在地村民前来工作增加村民就业,充分利用村民剩余劳动力做好瓷器原材料收集,与当地农家乐与民宿合作开展客源对接,并着力做好村中年轻人的培养,打造新一代青瓷匠人、销售达人,真正实现了以企业之力带动全村增收的目的。

 

  “青瓷文化”的产业化之路逐渐打开,也是全区非遗项目产业化之路的缩影。上虞非遗文化遗产丰富,记者从区文广旅游局了解到,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12项、市级45项、区级181项。一大批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正逐渐爆发出强大的产业动能、共富潜力。

 

  非遗传统技艺——茶叶炒制,以一项技艺带动虞南片区形成制茶产业链,当前,全区已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5家,茶叶合作社49家,茶叶家庭农场22家,从业人员超19000人,年产量2310吨,销售额超3.7亿元。家住谢塘镇晋生村的王尧火是上虞特色豆制品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其子王栋子承父业,完成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他说:“虽是小作坊,但一年也有几十万元收入,借着晋生村演变成网红村,我们‘五香干’这种传统豆制品也有变成网红食品的趋势。”

 

  非遗抱团是近年来上虞非遗项目产业化之路上呈现的新气象。以制伞为例,上虞成立伞业商会,包含相关伞业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约5万,年产值达100亿,其中,作为制伞非遗传承基地的友谊菲诺伞业充分发挥研发、产出、销售的龙头领军作用,让上虞崧厦的这把“世界之伞”继续远销海外。

 

  “非遗是大家的非遗”,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虞不仅在非遗产业化上大做文章,更在梁祝文化、戏剧曲艺、虞舜传说、白马春晖、传统吹打等非遗项目上做好“软文章”,造浓保护非遗的氛围。当下,非遗进校进村进社区、非遗巡游巡演巡展等活动时时见于老百姓的生活,更好地传承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非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增强了上虞老百姓对家乡的自豪感、荣誉感。

 

  下阶段,上虞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非遗保护传承的实际需要,继续深挖非遗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机制,努力以非遗带动民众就业增收,推动非遗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真正彰显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引领作用。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