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9月13日,一阵悠扬动听的旋律从文化社区的活动室内传出,年龄最大相差47岁的“三代同堂”笛子演奏组合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排练新的曲目。
“和这些90后、00后在一起,我觉得自己都年轻了。”今年67岁的闫建勇已经退休好多年了,因为对笛子的热爱,他与三个年轻人组建起了上虞第一支集老中青三代人的笛子演奏组合,并在刚落幕的2023年第五届全国“松庭杯”笛箫邀请赛中获得了团体组铜奖,他们也是绍兴地区唯一获奖的团体。
音乐让大家走到了一起
67岁的闫建勇,33岁的朱松松,30岁的陈颖佳和年仅20岁的梁铭,他们中有退休人员,在校大学生,新闻工作者和自媒体主播。看似毫不相关的四个人,因为对笛子的热爱走到了一起。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黄建根竹韵坊公益班上,在一起学习笛子的过程中,让我们萌生了组建笛子重奏组合的想法。”陈颖佳回忆道,正是这个念头,让他们一拍即合组建了重奏乐队。在日常排练中,几位成员通过一次次的磨合,培养了彼此间的默契,让年龄差不再成为问题。
“松庭杯”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竹笛演奏赛事之一,能够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选手中杀出重围捧回铜奖,成员们是惊喜又意外的。“这次比赛光是团队组参赛选手就将近100人,很多都是专业院校的学生。而我们这支‘业余组合’,在平日里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了取得好成绩,只能争分夺秒地排练,前后加起来都不到1个月时间,能拿到铜奖我们已经十分开心啦!”陈颖佳说。
每周都能风雨无阻地准时到达排练现场,考验的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当记者问道,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在没有报酬、还需自费参赛的情况下继续排练呢?成员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因为热爱。”
家住崧厦街道的朱松松因离约定的排练地点较远,每次他都要比其他人提前半小时出门才能准时到达排练点。即使如此,几乎每次他都是第一个到场。
“以前家里没有学竹笛的经济条件,后来在新华书店工作,我就会在空余时间,在书店里翻乐谱,把曲子抄下来,拿回家一遍遍地练习。”闫建勇说,竹笛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退休生活,平日里,他还积极参加老年大学组织的乐器演奏活动,和大家切磋交流技艺。
在磨合中变得默契
“乐队演奏和个人演奏完全不是一回事。”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师范系笛子专业学生梁铭介绍,在重奏中,每个成员会负责不同的声部,而每个声部的音符又各不相同,节奏的停顿甚至换气时间都会对曲子的完整性造成很大影响,这要求成员之间学会察言观色,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将一首曲子完美地呈现出来。
“吐音清晰一点,等主旋律结束后,立马接第四声部。”梁铭在组合中承担着演奏主旋律的重要角色。为了让演奏效果更加完美,她经常对着乐谱为成员们一个小节一小节地耐心讲解,帮助大家把握整个乐曲的节奏,让其他三个声部可以和谐地搭配在一起。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吹到这句主旋律的时候,我们可以舒缓一点,因为这句话是在赞美茉莉花的优雅。”凭借着自己多年的阅历,闫建勇经常帮助年轻人理解歌曲背后的深意,演奏出来的歌曲在他的指导下变得更加情感饱满。
“闫老师,你需要等我第二声部吹完,立马接上你的旋律。下一小节,注意主旋律的节奏,我们要一起停顿。”从小就开始参加乐队演出的陈颖佳,会将通俗易懂的小技巧传授给大家,帮助每一个人的旋律都卡在节奏上。
在这里,大家消除了年龄的隔阂、沟通的障碍,每一个人都在取长补短,让四个声部逐渐融合为一个声部……
“希望让更多人喜欢民乐”
“现在的家长都更倾向让小朋友学习西洋乐器,比如钢琴和小提琴,大家对民乐的了解普遍不深。作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我会经常拍摄自己和朋友们玩民乐的视频,也会将关于传统民乐的题材做成新闻报道,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民族乐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颖佳表示,作为媒体人,将镜头对准民族乐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非常感谢黄建根老师的竹韵坊公益班,正是有了这样的平台,让许多人了解民乐、学习民乐、传播民乐,也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有了交流切磋的机会。”比赛过后,这支老中青三代人的笛子演奏组合比从前更加努力地排练新曲目,力求用专业完美的表演回馈大众。
“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参加更多高规格的赛事,拿更大的奖项,用重奏的形式编排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成为民乐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成员们这样期待着。